事迹学习网 > 名人事迹 > 功勋人物 >

朱德功勋人物事迹

时间: 金浪 功勋人物

朱德元帅出生的四川仪陇,在当时还是一个很平穷的地方,朱德家也是一个世代佃农的成分;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朱德功勋人物事迹(精选5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朱德功勋人物事迹

朱德功勋人物事迹(篇1)

“朱德挑粮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这是一首反映朱德同志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艰苦奋斗,与当地军民同甘共苦的革命精神的歌谣。

1928年秋天,国民党反动派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行了残酷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妄图把井冈山根据地军民困死、饿死。为了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粉碎敌人的阴谋,毛委员和朱德军长向根据地的军民发出了这样的口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斗争。

那时候,部队吃粮,需要往返五六十里的山路到宁冈去挑,于是红军发动了一个挑粮运动。毛委员和朱军长同战士们一样,脚上穿着草鞋,头上戴着斗笠,翻山越岭,亲自参加挑粮。

当时,朱德同志已经40多岁了。战士们见他为革命日夜操劳,在百忙之中还和大家走山路过小河挑粮,生怕他累坏了身体,战士们都劝说:“朱军长,你那么忙,就不要挑了。”朱德感谢同志们的关心,仍然坚持要挑粮。战士们见劝说不起作用,就商量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以为这样朱德同志没扁担就挑不成粮了。谁知朱德同志又用竹子削了一根扁担,第二天又照样和战士们一起挑粮,战士们见朱德同志又有了扁担,晚上又把它藏起来,没有想到,第三天他又照样出现在挑粮的队伍里,而且他在新削的扁担上,特地刻上了“朱德记”三个字。朱德军长笑着对战士们说:“你们以后谁再‘偷’我的扁担,我可要批评。”朱德同志的一席话说得战士们都笑了。今天,这条扁担珍藏在革命历史博物馆内。

从此,“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就像长了翅膀,传遍了整个井冈山,也传遍了全中国,激发了全国人民争取革命胜利的斗志。

朱德功勋人物事迹(篇2)

1928年12月,朱德率领部队在资兴驻扎,敌人闻迅来抓朱德。在这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朱德见逃不脱敌人的包围,使走进一家祠堂的厨房,随手拉了一条围裙系在腰上。敌人冲进来就问:“你们的总司令在哪里。”朱德指指身后:“在后面。”敌人又问:“你是干什么的?”朱德干脆地回答:“我是伙夫。”但几个敌人仍有些不放心,把这“伙夫”拉到灯下上下打量了一番,见他穿得破破烂烂,胡子老长,真是一副伙夫样。于是信以为真,便急忙到后面搜索。朱德趁机打开窗子,逃之夭夭。

1929年2月,刘士毅部乘黑夜包围了驻扎在项山的红四军军部。此时,朱德的妻子伍若兰要朱德先走,随部队突围,自己掩护,朱德不肯扔下妻子不管,正在争执之时,房门“哗啦”一声被踢开,十几个黄蜂似的敌人揣着枪,气势汹汹冲了进来。伍若兰迅速夺过朱德手中的枪,随即故意对冲进来的敌兵呵斥说:“你们不在前边打仗,跑到我屋里来干什么?”说着,回头对站在一边的朱德大声命令:“老伙夫!还不出去打一桶水来给军长洗脸!”朱德“唔”了一声,点头答了个“是”,抽身欲走。一个瘦猴模样的家伙用枪拦住朱德,另一个敌兵用枪口对准伍若兰,第三个敌人旋即夺下伍若兰手里的驳壳枪。 “他是你们什么人?”敌人逼问道。

“他是我和朱德的伙夫!”伍若兰异常镇静地答道。敌兵见朱德满脸胡须、身着普通士兵装束,觉得不象当大官的样子,也就将主意力转向伍若兰:“妈的!朱德睡在哪里?”此刻,朱德乘机提着一只小桶走出房门。

“他在后边那间屋里睡觉,”敌兵为抢头功,争相往里边那间屋冲去,伍若兰扭身飞出房门,飞也似的朝村外跑去,由于她当时身怀有孕,加上一颗流弹射穿她的脚踝,不幸被敌人抓获。1929年2月8月,伍若兰英勇就义,敌人还将其头颅解送长沙示众。

伍若兰的死是朱德终身的一个遗憾和隐痛。然而,如若不是不起眼的普通相貌和装束作护身符,即使有伍若兰的机智勇敢,朱德也难以脱身。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伙夫式的形象特征再一次帮助他出脱了危难和火海。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朱德的平易近人,与士兵打成一片,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潜在的护身符,在危难时候大显身手……

朱德功勋人物事迹(篇3)

1952年1月的一天,时任武汉市纪委书记谢帮治正向朱德汇报工作。朱德听着汇报,脸色却越来越严峻。谢帮治心里打鼓,停止了汇报。朱德紧锁眉头:“讲下去!”

谢帮治汇报的是一起利用职权、压制民主、诬陷好人的事件。不久前,一个担架队抬着十几个部队伤病员赶往武汉市某医院。医院院长兼武汉市卫生局副局长宋瑛摆出官架子,说地方医院不收治军队伤病员。事后,武汉市医务部门有人写信给___,揭发宋瑛拒绝接收南下大军的急症伤病员,致使个别伤病员失治而死的官僚主义错误。

宋瑛臆测这封信是武汉市属第二医院的工作人员纪凯夫等三人所写,找他们核对笔迹,强迫他们承认错误。武汉市副市长周季方支持宋瑛“追查控告人”。

朱德听完汇报后,气愤不已,指示中南局纪委对此案彻底调查。后经多方查证,证实纪凯夫是清白的,予以平反。周季方、宋瑛受到严查,调离原岗位。

此后,朱德又提出,案件“处理以后,要及时总结经验,在党刊或报纸上公布出来。这点很有作用……报上一登,到处传遍了,他的错误行为再也隐蔽不起来了”。不久,《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中南局处理周季方、宋瑛阴谋陷害案的消息,并发表社论。

对贪官,他向来十分痛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当刘青山、张子善的劣迹报到朱德那里后,他勃然大怒,挥笔批下“触目惊心,党性何在,国法难容”12个大字,而后面见毛泽东,对毛泽东说:“决不允许任何不受党纪国法约束的个人与独立王国的存在。不管任何组织和个人,只要违反了党纪国法,我们都要一视同仁、严肃处理。”毛泽东对此十分赞成。

朱德功勋人物事迹(篇4)

朱德自己一生为人民建立奇勋,身居高位,所以他在教育子女中特别强调这一点。他常说:“躺在老一辈的功劳薄上,就会变成资产阶级的少爷。”

抗日战争时期,有一天,毛泽东、朱德以及中央其他九位首长一道去看戏。朱琦和朱敏也跟着去了。当时,党中央只有一辆汽车。戏散场后,朱琦走得快,先上了汽车。这时朱德走过来对他说:“你下来,步行回去!”回到杨家岭时,朱德诧异地发现朱琦也在门口站着。便问:“你怎么样这么快就回来了?”朱琦回答:“我是站在驾驶室外的踏板上回来的。”朱德生气了,语气中透着愤怒:“你占了警卫战士的位置,那人家就只好步行回来了,是吧?你呀,你……”朱德气得在大路的草丛里来回踱步。在稍稍平静下来后,又耐心地对朱琦说:“你想想,警卫战士的职责,就是要保卫首长的安全嘛。你站了人家的位置,战士不能随时行动,万一路上有情况怎么办?你妨碍了战士们执行公务,知道吗?”“是我错了,爸爸!”朱琦赧颜地低下了头。

建国前是这样,建国后,朱德对亲人在这方面的要求更严格了。

朱德的老家有个侄孙,不太安心在农村工作,曾几次写信给朱德,请求朱德把他调到北京工作,朱德都拒绝了。后来这个侄孙作为适龄青年参了军。一次从东北回老家探亲,途经北京时去看望了朱德。朱德对他说:“你参军了,我们是革命同志关系,尔后才是其他关系,你要模范遵守部队纪律,好好学习,严格训练,努力进步。”几年后,这个侄孙临近复员时到北京请求朱德帮他在城里找个工作,朱德说:“使不得,回原籍安置是政府的政策,我要带头执行,不能有半点特殊。你在部队入了党,共产党员更应该服从组织纪律。仪陇县天地广阔,需要你,你要愉快地回老家去,由地方组织安排,无论干啥都要干好。”这个侄孙听从了爷爷的教诲,愉快地回到了家乡,当地政府安排他当了公社的放映员。

朱德功勋人物事迹(篇5)

1938年春,日军调大量兵力向临汾一带大举进攻,与由临汾动身回太行山前线的朱德在安泽以东的古县镇遭遇。当时,朱德身边有200多警卫通讯战士,日军则是极富战斗力的苫米旅团。兵力悬殊。但如果避而不打,则必然使尚未做好迎敌准备的临汾军民遭受重大损失。朱德没有考虑个人的安危,坚决主张顶住这股敌人,拖延敌军的西进。

交战开始时,日军摸不着头脑,不知道遇到了多少部队,停下来打了一天,不敢前进一步。第二天,敌人通过侦察,得知遇到的并不是大部队,而是朱德和跟随他的少数警卫部队,便以为是立功受奖的大好时机到了。

一小时后,十几架日军轰炸机,满载炸弹,飞到沁县西南面古县镇的上空,来了个轮番轰炸,小小的古县,顿时变成了一片火海。 日军的指挥官们惊喜若狂,又是饮酒祝贺,又是发电报捷。

正当大家为朱德的安危担忧的时候,传来了进攻临汾的日军在半路上被阻截的消息,说明朱德并没有遇难,还在指挥作战。

原来,山西省东南部有两个叫古县的地方,一个在沁县附近,一个在安泽县附近。日军指挥官从地图上一看到沁县西南的那个古县镇,就急如星火地命令空军去轰炸。敌人做梦也没有想到,就在他们把那个古县镇炸成一片火海,欢庆胜利的时候,朱德却在安泽县附近的古县坦然自若地指挥着战斗,以极少的兵力阻击着强大的敌军。

3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