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个人事迹 >

“最美科技工作者”个人事迹2023年

时间: 金浪 个人事迹

科技,是全世界人们智慧的结晶,帮助人们创造了优越的生活环境;你是否在寻找“最美科技工作者”个人事迹2023年?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分享。

“最美科技工作者”个人事迹2023年

“最美科技工作者”个人事迹2023年篇1

姓名:吴__

民族:汉

籍贯:陕西省渭南韩城市

出生年月:1968年2月

毕业院校:西安矿业学院

工作单位:

陕西陕煤陕北矿业有限公司

主要事迹和贡献

吴__,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2023年政府特贴专家,西安科技大学客座教授。多年来,紧扣党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驱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政策落地,站位“让世界煤炭看中国,中国煤炭看陕西”的事业情怀,挺立“创新担当、勇探新路”的科技精神,面向行业关键发展趋势和现场重大需求,发力行业核心技术突破、智技型人才培养、新技术转化推广等主要工作,创出了煤炭工业迈进“安全、高效、智能、绿色”的“陕西方案”,引领全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定煤炭强国理想,首创采煤工艺技术革命。负责的“110-N00工法”采煤工艺被誉为“第三次采煤技术革命”,编入《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迭代了英国1706年以来的“121”采煤工法。2014年以来,完成科研项目116项,核心知识产权20余项,专利440件,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13项、先进22项;国内领先19项、先进25项,有力推动煤炭强国。

二是担当行业发展使命,首创煤炭行业核心技术系统升级。负责研发地质透明化、全矿井智能化、立体式生态保护修复、井下空气质量变革等“八大行业核心技术研发”,引领行业核心技术升级,创造了15项“煤炭行业第一”,矿区工效居国内领先,2014年、2023年、2023年承办了全国煤炭行业技术升级现场会3次,体现出“陕西贡献”。

三是开创生产服务互联网新平台,首创煤矿生产服务信息平台。建成全国首家煤炭生产综合服务“煤亮子”信息化平台,2023年预计销售额突破20亿。平台客户涉及国内13个省份,上、中、下游企业超过4000多家。

四是矢志科技成果孵转化,首创煤炭知识技术孵化转化平台。建成全国煤炭首家科技成果孵化园,构建“政府+企业+科研单位+金融机构+服务机构”五位一体的创新生态体系,累计在神木孵化注册公司68家,其中31家被评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

五是实践奋进转型升级,开创煤企高质量发展路径。对标德国“鲁尔”,研发费用年均投入2亿元以上。创立“五个一流”工作体系,以“开采三无化、生态立体化、全员创客化、运营数字化、产品定制化”的“五化”技术路径升级煤炭工业,以“全员创客”管理提升全员技术素养,企业于2023年获“陕西省质量奖”、2023年获“中国工业大奖”、2023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示范。

六是挺立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创行业经济社会效益领先。以系统化的核心技术突破和应用,优质产能从2013年的4300万吨提升到2023年的7100万吨。2023、2023、2023年连续三年企业实现年利润均超100亿元,位居全省二级企业第一。2009-2023年,累计生产煤炭6。46亿吨,上缴税费超过500亿元,社会公益捐助5亿多元。资净资产收益率32。89%,均为行业领先;投资6。9亿元,实施产业扶贫,开发建成榆林红枣、黄芪等产业深加工扶贫项目6个,助力陕北榆林南六县实现脱贫。

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获省履行社会责任十大杰出企业家、“助力脱贫攻坚”、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等先进个人;取得专利10件,其中发明专利6件;软件著作权5件,标准5件,核心期刊科技论文8篇,专著6部。带领全体职工努力将“煤黑子”打造成“煤亮子”,以敢为人先,求真务实的科技精神谱写我省能源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最美科技工作者”个人事迹2023年篇2

人物介绍

叶__,__九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监,2021年__省企业“创新达人”。

九洲的企业文化是诚实守信、客户至上、团结奋进、求严创新。研发工作,更该如此。12月10日,刚巡查完实验室,__九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监叶__在笔记本上记下问题,以便处理。

初见叶__,给人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踏实、朴素、严谨、细心。从事药物研发18年,他开发了多个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的合成工艺并实现产业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至今已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作为主要发明人拥有5项授权发明专利,主持的多个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和省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并获评2021年__省企业“创新达人”。

从零到一,实现技术突破

叶__算得上是九洲的老员工了。2003年,他入职九洲,至今一直从事药物研发工作,在重大科研项目、基础技术研究、“卡脖子”技术攻关中作出突出贡献。

达卢那韦,强生公司冰岛分公司蒂博泰克研发的一种非肽类HIV蛋白酶抑制剂,2006年在美国上市。该药常与利托那韦以及其他抗逆转录药物联合用于成人艾滋病感染者的后期______。

达卢那韦的制备方法,合成路线主要有两种。但这两种成本高,不利于大规模生产。鉴于达卢那韦良好的药物前景,2014年九洲决定,开发一种新的合成路线。

当时,叶__是企业研发中心某部室的副部长,带着一支5人小团队。任务传达后,团队第一时间投入研究。“研发过程中,晶型问题是个难题。”叶__说,混晶现象常出现,影响药物稳定性。

通过反复试验,叶__团队攻克难题,完成工艺路线创新,采用更加经济、高效、稳定的合成路线得到关键中间体,应用于产品制备。2016年,九洲新工艺合成的达卢那韦率先投产,成为企业核心竞争产品。该项目也为公司创造1000万元以上的经济效益。

这些年,叶__在技术上不断优化,领衔的多个项目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达卢那韦创新工艺开发》获得“__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和“台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苯扎贝特创新合成工艺》获得“__省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甲磺酸伊马替尼创新合成工艺和产业化》获得“__省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以老带新,引领团队成长

凭借精湛的技艺和踏实的作风,叶__逐渐成为企业中坚力量。2017年,他担任企业研发中心总监。

去年,______情暴发,美国吉利德科学公司的在研药物瑞德西韦,凭借良好的抗病毒性被全球关注。与国内不少药企一样,九洲也迅速上马“瑞德西韦原料药合成研发”项目。

叶__负责该项目管理和任务协调。在他带领下,团队奋战数十个日夜,提前一个月完成项目工艺路线的小试开发,并通过连续流动化学反应系统成功将瑞德西韦项目推上生产。工艺方面,团队将-100℃的釜式反应提到-30℃至-35℃,并通过连续流动化学的方法将强酸强腐蚀性、剧毒的危险化学品降低了安全风险,该项目为公司创造了7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自我进步的同时,团队也一起成长。在项目研究过程中碰到的具体问题和解决办法,他会手把手教授给组员。除了有机化学专业知识外,他还要求大家掌握法律法规、专利申报等相关方面知识。叶__已带出五个组长,吴昊、徐巧巧等人更是成为企业的人才储备力量。

以老带新,以点带面,如今的研发中心学习氛围浓厚,越来越多新生力量加入。重庆小伙白然大学毕业后来到九洲,虽然入职才短短几个月,对这份工作却有了深刻认同感:“台州医药化工产业发达,九洲的企业氛围很好,椒江这座城市我也很喜欢,我已经有在这里定居的打算了。”

身兼两职,学习永无止境

今年,叶__身上的担子挺重。

九洲给研发中心部署了三大方向:自剂原药料联动生产、仿制药研发创新、拓展定制服务。

此外,今年9月,叶__还担任企业生产部副总。人员、设备、安全、环保……一切围绕生产计划转,他需要兼顾的东西更多了。

从研发线到生产线,叶__有自己的考量:他希望职业生涯里有药业研制全产业链的经验。几个月下来,叶__在新岗位适应得也很快。身兼两职,游刃有余,除了对公司的熟悉外,更离不开他多年的学习探索。

工作之外,叶__将大量精力放在学习上。他加入九洲大学堂,接受管理类、办公类技能培训。他参加企业针对中高层开设的远航计划,每个月都要考试检验学习成果。他还自费报名校外培训,弥补自身不足。

“我如今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九洲的栽培。时代进步很快,不进则退,唯有终生学习,才能保持前进,保持清醒。”叶__说。

“最美科技工作者”个人事迹2023年篇3

人物介绍

王__,__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__工业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__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人选,__省科技厅首批“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__省中药材产业专家委员会专家,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日本名古屋大学外籍招聘研究员,主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基金、国家______专项、省科技厅重大专项等纵向项目10余项和横向科研项目30余项;研发成功并转让新药临床批件2个;先后在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1部;作为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说起藏红花,很多人只知道它是一种传统的名贵中药材,来自遥远的西藏。其实不然,藏红花又称西红花,因其自古由伊朗、土耳其、阿富汗等国经西藏转运至内陆,故称为藏红花。近年来,__大规模引种西红花,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西红花产区,其中建德市更是获得了“西红花之乡”的美誉。而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位十几年致力于西红花研究的学者,她就是__工业大学药学院教授王__。她发挥专业特长,坚守科研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创新与奉献。

苦心孤诣,做藏红花“护花使者”

提起王__,熟悉她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把她和西红花联系在一起,对她在西红花研究上的孜孜不倦、勇于探索更是津津乐道。

在科研上,王__始终保持刻苦钻研和严谨细致的科研作风。她常说:“要追踪学术前沿,更要注重踏实治学。”从第一次看到西红花,她就被这种神奇的“花中黄金”深深吸引。她相信,只要抓住机遇、认准方向、肯下苦工,__西红花一定会成为中国西红花的一面旗帜,绽放在世界舞台上。

当她了解到很多农民因为种植西红花连年亏损,西红花价格不断下跌后,她决定用自己的专长去改变这个局面。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种球腐烂的问题。王__带着自己的研究生,一头扎进西红花种植基地,从成千上万个种球里,挑出腐烂程度不同的种球,并对腐烂种球的致病微生物、代谢产物进行详细的研究。目前该团队已经通过生物发酵工艺,获得了兼具增产和抑制致病微生物的双效藏红花专用肥料,并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花丝品相差且有效成分低是另一个难题。西红花和别的药材不同,采摘后必须马上干燥,否则花丝会在短时间内腐烂。而干燥的温度要求又十分苛刻,温度过高,花丝容易卷曲,发黑,尤其是有效成分降解十分严重;干燥温度过低,导致干燥时间过长,会严重影响产业化效率。王__通过调研国内外的各种相关技术通则,反复尝试数百次,终于选定微波干燥工艺并获得最优工艺参数。至此,西红花干燥既能在短短几分钟内完成,又可保证所得西红花干燥花丝品相佳、质量好,受到了花农们的一致好评。

一路领航,做藏红花产业“护航者”

近年来,面对西红花种植量的急剧攀升,产量连年增加,如何扩大西红花的应用范围,避免“花贱伤农”的情况出现,王__将目光转向了西红花相关产品的深加工和产业化研究。她深知,科学研究成果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纸面上,更应该为应用服务。她致力于开发有抗抑郁功能的西红花新药、西红花系列化妆品、西红花系列保健食品及功能食品等。目前团队已经完成了西红花固体饮料、西红花耐缺氧片、西红花防脱洗发液、西红花护肤面膜等产品的开发。西红花抗抑郁新药已经初步完成了临床前研究,有望在3到5年内进入临床研究。

随着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西红花被列入新“浙八味”药材,王__将西红花做好、做精的信心更足了。她联合建德市藏红花专业合作社、__省中医药研究院以及伊朗的TarbiatModaresUniversity和BirjandUniversity建立了中伊藏红花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搭建了西红花种植、质量评价、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理及产品开发的联合研发平台。

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之余,她还积极承办大型国际性学术会议或各类全国性中药领域高峰学术论坛,发起主办“2020后时代东方女性生命健康公益论坛”,义务为农民开展“浙八味”种植培训,积极建设“百草园”学生教育教学实践基地。

“作为一名优秀的______员,要讲______性,做表率,重品行;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更要为了人民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冲锋在前。这是我作为一名______员和科研人员不变的信念和职责。”王__这样说道。

“最美科技工作者”个人事迹2023年篇4

5月30日是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以“自强奋进聚力创新”为主题的2023年深圳“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将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

本次发布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联合主办,深圳商报/读创、深圳市深商传媒有限公司承办。活动旨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引导和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学习“最美”、争当“最美”,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创新、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

今天的发布仪式上,10名深圳“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将正式对外公布,向公众传递深圳科技之声,展现广大深圳科技人的力量、情怀与担当。

据悉,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感、自豪感、责任感,团结凝聚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强大的创新自信奋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征程,从2018年开始,国家有关部委每年开展“最美科技工作者”遴选活动。

今年2月,为传递深圳科技工作者声音,按照中央和省关于开展“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工作要求,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联合组织开展深圳“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2023)。经过广泛发动,吸引我市各机关事业单位、各区科技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高新企业、科技社团等各类单位积极申报、踊跃推荐,最终经评审确定10名获得者。

“最美科技工作者”个人事迹2023年篇5

__,菏泽市定陶区林业服务中心副主任,中共______员,他是山东省科技特派员,菏泽市最美科技工作者,高级工程师,菏泽市定陶区______代表。曾荣获山东省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先进个人、第四批优秀乡镇林业技术人员、科技乡土专家,菏泽市(地区)优秀林业技术人员、优秀学会工作者、最美科技工作者、第四次沙化监测工作先进个人,定陶区(县)优秀______员、劳动模范、优秀科技工作者、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区创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______治引领展鸿志,林业寄情为发展

业精于勤,德艺双馨。远大的志向,良好的______治思想素养和美好的道德品格是做人兴业的根本。参加工作以来,他三十多年如一日,始终牢记志向追求,______治为本、服务为基、技术为要,始终把立______为公、执______为民、为群众搞好服务作为人生追求和奋斗目标。认真学习贯彻执行______的路线方针______策,认真学习新时代改革发展要求和新思想、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紧跟形势、与时俱进,乡村为家,百姓为伴,林海为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钟情奉献于全定陶区林业工作生产第一线。哪里有林田,哪里有他奔波的身影;哪有果农,哪里就有他的精心指导;哪里有基地,哪里就有他培育试验的战场。

他先后参加了白榆、刺槐、秋叶桐、杨树等优良树种的选育和推广工作。从山东农业大学、郑州果树研究所等引进经济林苹果优良品种15个,梨树优良品种28个,桃树优良品种36个,葡萄优良品种30个,杏、核桃、樱桃等优良品种20个,绿化、用材树良种62个。从引进的优良品种中进行观察筛选,选育出适合当地栽培的优良品种进行推广。参与建设高标准经济林示范基地5000余亩,规划指导建设经济林3万余亩。

率先在全菏泽市推广果树起垄栽培、高仿锤形整枝、肥水一体化栽培新技术,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了果树结果早、品质优、便于机械化管理、降低了果园管理强度,为平原果业发展开辟了发展空间。在示范基地带动下,全区经济林建设水平迅速提升,葡萄种植创新性地采用了起垄、避雨栽培、肥水一体化栽培技术,实现了一年栽培、第二年丰产,与其它栽培模式相比每亩节约用药和用工成本1200元。先后在《落叶果树》、《山东林业科技》《科技新时代》等杂志发表论文10篇。

身系林业心系群众,科普推广兴林田

他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乐于服务、精于实验。为使群众掌握林业技术,拓宽致富渠道,使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发展现代林业,他始终以______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身体力行做表率。他经常说:“群众的事,就是自己的事”。无论工作日、节假日,无论严寒酷暑,只要群众有求,他第一时间就会到。

组织带领林业服务中心、镇街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通过科普宣传栏、明白纸、举办培训班、电话咨询、与林农建微信群等多种方式,推广普及先进科学技术,带领群众学科学、用科技,投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去。为解答群众的电话咨询,他经常是一顿饭吃成好几次。三十多年来,累计培训林农近万人次。

重任在肩勇担当,艰苦创新为大局

巩固绿化成果,林木病虫害防治是关键。为降低防治成本,掌握虫害发生规律,他顶烈日,风里来雨里去,深入果园和林间仔细观察虫害动态,为掌握一个虫害的生活史,少则跑十几趟,多的达三十余趟。在美国白蛾、蝽吃蠖防治中,为节省资金、达到最佳防治效果,细心观察,精准定位,每年他都带领林业人员跑遍全区300余个村庄,累计指导防治美国白蛾、蝽吃蠖100万亩。

2020年初,突如其来____________情也给林业生产带来很大不利影响。春节过后,很多果农的果树还没有修剪,清园工作还没有做,季节不等人,错过季节,将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为此他想了多种方法,一手抓______情防控,一手抓技术服务。为防止______情传播,减少人员聚集,宁愿自己受苦受累,多跑腿,采取多点分散的方法举办培训班,保障了果树修剪。

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科学利用土地,拓宽林业发展空间,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在平原地区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他组织林业人员在定陶滨河街道牛楼社区前楚庄进行试点,将房前屋后、空闲宅基地、低产围村林进行统一整合,相对集中地块改造建设成山东酥梨高标准经济林示范基地,零星地块栽植高档绿化苗木,低洼地整治成坑塘养鱼,收到良好效果。

积劳成疾,他患上了腰间盘突出,但农民桃李枝头的累累硕果、全区林业发展的累累硕果和他林业技术研究的累累硕果,让他忘记了病痛,收获的喜悦让他欣慰而更加努力地奔赴新时代新征程。他研究推广的黄河故道地区葡萄避雨起垄栽培技术、梨树幼树高仿锤形整形管理技术、桃树起垄栽培Y形整枝修剪技术,分别获得菏泽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三等奖、定陶区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黄河故道地区桃树保护地丰产栽培技术》获《科技新时代》杂志编辑部一等奖。他开展的林业技术服务,被齐鲁晚报、山东新闻联播、山东生活频道、农科频道、山东广播、菏泽电视台、菏泽日报、定陶区融媒体等多家媒体报道。

“最美科技工作者”个人事迹2023年篇6

姓名:杨__

民族:汉

籍贯:陕西西安

出生年月:1960年1月

毕业院校:西安交通大学

工作单位:

陕西科技大学

主要事迹和贡献

杨__,男,1960年1月生,陕西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三级),硕士/博士生导师,陕西科技大学发酵工程、生物化工专业学术带头人,陕西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成员,2008年国家公派留学澳大利亚。

科研工作有三个方面:首先是本职内的研究。2002以来从事生物纳米材料领域的研究工作,在抗菌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和结构表征、纳米银的生物合成和性能表征方面发表SCI,EI收录文章10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1项,在2008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参与水光解催化剂的研究工作,在相关的电化学试验中发挥了指导作用,与多国专家和易志国博士后研发出水光解催化剂,成果发表在Naturematerials,为我校和国家争得了荣誉。

其次,服务社会,产学研联合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难题和科技扶贫。主要研究集中于我省水果综合加工和高值利用开发。2009年7月与佳县益民公司联合进行红枣酒的酿造技术研究,解决了红枣提汁难、不易澄清和贮存不稳定的问题,建立红枣发酵酒、蒸馏酒两条生产线。基于红枣酒酿造成功,2010年5月府谷县聚金邦农产品开发公司寻求技术支持解决当地海红果销售难问题,双方合作进行海红果酒的酿造技术研究,2011年试验规模和中试取得成功,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海红果酒酿造技术进行了鉴定,受到来自全国专家的好评,并建议尽快投入生产。2012年建成海红果发酵酒、蒸馏酒生产线,至今还增加了海红果酸和海红果饮料、海红果浓缩汁生产线,是国内设备最先进,规模最大的海红果综合加工厂,海红果酒酿造得到了省重大科技项目和国家成果转化项目基金的资助,海红果酒研发中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项,荣获厅局级和省级科技成果奖共三项,陕西科技大学、陕西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院和聚金邦农产品开发公司联合成立了海红果研发中心,建立了陕西科技大学研究联合培养基地、本科生生产实习基地等。

咸阳市是有机苹果重要生产基地,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2013年与陕西蓝海果业有限公司进行苹果酒酿造技术研发,并建立了苹果发酵酒、苹果饮料生产线,2013年,黄土高原优质苹果酒酿造技术荣获咸阳市科学技术二等奖,期间参加地方扶贫工作,被评为优秀三区人才。永寿县属贫困县,当地荞麦种植面积较大,受蓝溪控股农业开发公司邀请参与荞麦醋、柿子醋的酿造技术研究。并对其下属香馨酿造公司的柿子醋厂进行技术改造,将已停产的柿子醋厂技改成国内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生产线。其产品在今年农高会上荣获后稷奖。

第三,服务工作向全国辐射。基于果酒酿造方面的成绩,2023年,被科技部农村科技中心管辖的“果酒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聘为“特聘专家”,2023年被联盟推选为果酒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常务副秘书长,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推广果酒酿造技术,为我国果酒产业发展贡献力量。2023年,经多方努力促成“世界第二次饮品大会”在西安召开,宣传了陕西、西安,提高了陕西水果及其产业的知名度。

“最美科技工作者”个人事迹2023年篇7

姓名:冯__

民族:汉

籍贯:陕西黄龙

出生年月:1970年5月

毕业院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工作单位:

铜川市种子管理站

主要事迹和贡献

该同志二十多年如一日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从事小麦育种和新品种推广工作,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选题。先后主持或参加了省市科研和技术推广项目38项,其中6项获得市科学技术奖,6项获省科学技术和推广奖,对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和科技扶贫做出了突出贡献。2004—2023年,连续被铜川市委、市政府授予“铜川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2007年被团省委授予陕西省青年“五四”奖章;2011年被铜川市委、市政府授予“铜川市劳动模范”;2011年3月,被省妇联授予“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2013年,被授予全省粮食生产管理先进个人;2023年获陕西省第十一届青年科技奖。

种子是粮食生产的最重要科技载体,旱地小麦产量作为影响小麦总产的关键因素,是最具潜力的粮食增产领域。陕西全省小麦面积1500亩,其中旱地面积800亩。冯__同志多年来立志旱地小麦品种选育,潜心课题研究,先后参加和主持了铜麦系列1-6旱地小麦品种选育,填补了铜川市没有自选农作物品种的空白,并累计推广2124万亩,累计增产粮食5。31亿公斤,新增总产值11。4亿元,新增纯收益10。5亿元,对改善渭北旱塬种植业结构,增加种植区农民收入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其中铜麦1号、2号的推广获得铜川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陕西省科技推广三等奖,铜麦2号的选育获铜川市科学技术二等奖,铜麦3号获得铜川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和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铜麦4号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铜麦5号获铜川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和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经过攻克一个又一个科研难关,冯__主持选育的铜麦6号旱地小麦品种2012年5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其主要特点是节水、抗倒伏、抗寒抗白粉和赤霉病,且稳产性好,广适性强。2015年6月,以676。09公斤单产,创下陕西省旱地小麦小面积单产最高纪录,先后获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和铜川市科学技术一等奖,202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成为陕西省近十年来唯一通过国审的旱地小麦新品种,为旱地小麦品种更新换代和粮食安全奠定了基础。为使国审品种尽快投入生产应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冯__深入贫困地区,先后参加各种农民培训45场次,培训农民技术员5800人次(含贫困户867人次),铜麦系列旱地小麦品种推广获陕西省科技推广二等奖。

另外,为了解决铜川主要扶贫产业中药材产业中存在的外引品种退化、产量和品质不稳定的问题,从2023年起,冯__设计黄芩品种筛选鉴定试验,从野生黄芩品种中驯化改良,目前已经基本确定优良品系,经测定,产量和品质提高可累计为贫困户实现增收12万元,为全市科技扶贫做出了重要贡献。

33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