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名人事迹 > 感动中国 >

感动中国航天英雄景海鹏事迹

时间: 金浪 感动中国

景海鹏的家乡,山西运城,是关云长的故乡;你是否在寻找“感动中国航天英雄景海鹏事迹”?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资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动中国航天英雄景海鹏事迹

感动中国航天英雄景海鹏事迹(篇1)

11月8日1时16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作,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天和核心舱再度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目送战友再度出征,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景海鹏心潮澎湃,三巡苍穹的逐梦之旅仿佛又呈现在眼前。

从神舟七号完成我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到神舟九号完成我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再到神舟十一号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景海鹏曾是我国执行载人飞行任务次数最多、飞行时间最长的航天员。这背后是他刻苦训练、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坚毅与决心。

“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印刻在航天员大队公寓门前的8个大字,已成为景海鹏融入血脉的信念。

高中时期,景海鹏无意间看到一名空军飞行员英姿飒爽的照片,由此萌生飞行梦想。得知选拔航天员的消息,已经当了13年飞行员的他,又开启了新的逐梦之旅。

1998年,景海鹏入选中国首批航天员。面向国旗,他庄严宣誓:“甘愿为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____。”

梦想的种子需要汗水浇灌。模拟失重水槽训练、低压缺氧训练、异常情况处置……从入选首批航天员到首次飞天的10年间,景海鹏和战友们进行了8大类、上百个课目的专业技能训练,以惊人的毅力一次次向着生理和心理极限冲锋。在他看来,对于载人航天事业而言,99.99分和100分是成败之别、天壤之别,每项训练都需要做到极致。

十年等待,一朝梦圆。2008年9月27日,高速飞行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迎来中国人的首次太空漫步。

当战友翟志刚打开舱门的一瞬间,航天员们的耳机中突然传来“轨道舱火灾”的报警。

景海鹏和战友迅即检查了相关系统和设备,判断此时轨道舱处于真空状态,是不可能发生火灾的。事后分析表明,轨道舱火灾警报是一场虚惊。

以身许国、无惧生死,航天员从来没有考虑过其他选项。

每次凯旋,景海鹏最先做的都是归零重启、“超长待机”,一次次重新接受“魔鬼训练”,一次次选择直面挑战考验。

矢志备战,他一刻也不敢松懈,所以才有了别人眼中“幸运”的第二次、第三次飞天。2012年6月18日,完成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的精准“握手”,他第一个进入天宫一号。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形成组合体,景海鹏、陈冬顺利入驻太空“新家”。此后,2名航天员进行了30天的工作和生活。那次,景海鹏实现了中国人首次太空跑步,还在太空度过了50岁的生日。中国人朝着建设空间站的梦想又迈进了一步。

三巡苍穹,壮举背后是数不尽的艰辛和汗水,景海鹏把中国人的追梦足迹印在寥廓星空。三度飞天,他心怀感恩:“我从一个农村娃成长为一名航天员,实现一个又一个梦想,登上一个又一个台阶,这是党和人民教育培养的结果,是祖国托举我飞天。”

“航天梦路宽道远,每个航天人都在尽全力跑好自己的一棒。全国道德模范荣誉是对全体航天人敬业奉献的最高褒奖。”面对崇高荣誉,景海鹏始终保持谦逊。

“下一次还飞不飞?”“我时刻准备着,随时受命出征。”今年55岁的景海鹏话语铿锵、神情坚定。

感动中国航天英雄景海鹏事迹(篇2)

做得最多的是回报国家、回报社会

三度飞天,荣誉等身。景海鹏收获了无数的鲜花和掌声。他仍然十分清醒:“我是一个从农村长大的孩子,能够成长为一名航天员,实现人生一个又一个梦想,登上一个又一个台阶,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党和国家教育培养的结果,我没有别的方式来回报,只想尽我最大的可能多干几年、多飞几次。”

如今,航天员中有7人已是年过半百的将军,每次训练他们仍然带头参加,高难科目抢着上,航天生理功能、航天环境耐力与适应性始终保持在优良等级。备战“神九”任务的那年春节,刘洋在模拟器训练馆遇到了正练得热火朝天的聂海胜,他笑着说:“年纪大了,只有多花点时间才能不落后你们年轻人啊!”

面对党和人民给予的崇高荣誉,他们说得最多的是“荣誉属于祖国,属于全国人民,属于每名航天科技工作者”;他们做得最多的是回报国家、回报社会。20__年来,航天员们走进校园、走进军营、走进社会,用上千场报告、数百次公益活动,宣传航天精神,播撒科学种子,诠释了肩负的社会责任。

“大家好,我是王亚平,本次授课由我来主讲……”完美的太空一课让“教师”成了航天员王亚平的第二职业;这些年,她到过全国近百所学校,与青少年学生面对面交流。短短的一堂太空授课,点燃了无数中小学生心中的航天梦想。一个孩子在给她的来信中这样写道:“我的梦想也是当一名航天员,请放心把接力棒交给我吧!”王亚平觉得,这是除了作为航天员飞上太空以外最美好的记忆。

计利只计国家利,留名只留集体名。“归零,归零,还是归零……”发射前的读秒倒计时没有“零”,但每次任务结束后,航天员们的心里都会补上这个“零”。“归零”让他们一次次放下个人的成绩、经历、得失,轻装上阵,始终以从零开始的心态去迎接新的挑战。

感动中国航天英雄景海鹏事迹(篇3)

1998年1月进入北京航天城时,景海鹏已经31岁了,不仅要在5年内学完物理学、天文学、载人航天技术等30多门学科课程,还要进行8大类上百个课目的专业技能训练。

这期间,他把每天中午的休息时间也用于看书学习,晚上12点前几乎没有休息过。他更舍弃了许多爱好,几乎没有参加过任何聚会,没有陪父母过一个春节,也没陪妻子逛过街。正是这艰辛的磨砺和严格的锤炼,让他一步步完成了从飞行员向航天员的蜕变。

2008年9月,景海鹏在与战友执行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时连续出现2个意外情况。一个是,乘组在按预定计划开启舱门时,却丝毫没有反应。而此时,飞船即将飞出测控区,必须尽快打开舱门,在下一个测控区完成出舱活动。景海鹏他们用辅助工具撬了2次,刚打开一点缝隙,强大的压强又把舱门紧紧吸上了。这时,他们拼尽全力,用力一拉,终于打开了连接浩瀚太空的舱门!

航天员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第二个意外情况又出现了:舱里突然传来报警提示,语音不断重复:“轨道舱火灾!轨道舱火灾!”如果真的发生火灾,乘组就回不去了!景海鹏沉着冷静作出判断--应该是飞船的误报警。乘组果断调整步骤,冒着风险完成了太空行走,让鲜红的五星红旗飘扬在浩瀚太空。

已两度飞天的景海鹏并未停止高标准学习训练的步伐。2012年神舟九号任务结束后,4年的时光在景海鹏从未间断的勤学苦练中匆匆而过,等到2016年神舟十一号任务进入人们的视野时,即将50岁的他赫然在列。过硬的素质、丰富的经验、完美的成绩,让景海鹏在大家敬佩而服气的目光中,顺利入选飞行乘组。

在此次任务中,每天的计划都是满满当当的。太空养蚕、跑台试验、种植生菜……乘组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到晚上11点,有时甚至要到凌晨一两点。由于工作量大,吃饭时间总是一推再推。地面上的领导和专家看到后,提议压缩工作量以保证航天员的营养和休息,但景海鹏和陈冬却说:“上一次太空不容易,试验任务再多我们也要把它完成好,我们不是上来睡觉的!”

就这样,他们加班加点,做完了所有实验。这次任务一共进行了38项科学试(实)验,他们严格按要求及注意事项一步一动,力争做到最好,如果数据不理想,都会重做一遍。每当地面上的工作人员看到他们疲惫而兴奋地展示实验过程、汇报实验结果,心疼的同时,更是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骄傲。

星空浩瀚无垠,探索永无止境。2020年前后,我国的空间站即将建成运营,那将是中国人在太空的美丽家园。景海鹏和战友们现在已投入到了紧张的空间站试验阶段的训练当中。景海鹏坚定地表示:时刻准备再上一次太空、再当一回先锋、再打一场胜仗,努力为建设航天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____!

感动中国航天英雄景海鹏事迹(篇4)

景海鹏出生后,舅舅为他取名为“海鹏”,希望他像鲲鹏一样翱翔蓝天。上高中时,他偶然看到一张飞行员照片,萌生了“我要当飞行员”的志向。1985年6月,景海鹏如愿考入河北保定航校(今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1991年6月,景海鹏被分配到南京军区空军某部,成为一名空军一级飞行员。

1996年得知选拔航天员的消息后,已经当了13年飞行员的景海鹏,又开始憧憬“力争成为一名航天员”。1998年1月,景海鹏如愿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

1998年1月进入北京航天城时,景海鹏已经31岁了。为了训练,景海鹏每天6点半起床,8点开始训练,一直到中午12点。午饭后又从下午1点训练到6点。晚上还要写当天的总结和安排第二天的训练。那10年,他晚上12点前几乎没有休息过,不仅舍弃了许多爱好,而且几乎没有参加过任何聚会,没有陪父母过过一个春节,也没陪妻子逛过街。正是这艰辛的磨砺和锤炼,让他一步步完成了从飞行员向航天员的蜕变。

“坚持,坚持,再坚持,没有捷径,坚持是唯一的选择。”这是那10年教给景海鹏最深刻的人生哲理。

2008年5月,景海鹏入选神舟七号飞行乘组,任务分配为03号返回舱值守航天员。9月25日,景海鹏搭乘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十年一梦,一朝得以实现。

9月28日傍晚,神舟七号飞船圆满完成所有任务,返回舱安全着陆,顺利返回。

景海鹏曾经说过:“2008年我的飞天梦想实现后,我就把新目标瞄上了神舟九号飞行任务。梦想又一次实现后,很多人问,你还训练吗?我就笑说,不训练我干啥?因为我的下一个梦想又萌生了,那就是备战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终究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让这个黄土地养育的三晋男儿如此地执着这份有风险的飞天职业呢?景海鹏给了所有人最完美的解答,那就是——回报祖国。他说过:“我一个农村娃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梦想,都是国家培养的结果,我要回报国家。可怎么才是回报国家呢?就是多执行任务,把所有在地面实现不了的,通过航天员在太空实现,从而造福全人类。”

2012年6月12日,景海鹏入选神舟九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乘组,并当选指令长。景海鹏不仅要确保成百上千个指令准确无误地发送,还要组织各类实验有序开展;不仅要严格执行飞行计划,还要调动大家的主观能动性,使大家高效愉悦地在天宫一号中工作生活。这次飞行的时间更长,在轨操作更多,人员也比执行神舟七号任务时多了一个,对乘组的身心素质、工作能力、任务规划等要求也更高。

经过刻苦训练,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景海鹏、刘旺、刘洋通力合作,圆满完成我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

已两度飞天的景海鹏并未停止高标准学习训练的步伐。2012年神舟九号任务结束后,4年的时光在景海鹏从未间断的勤学苦练中匆匆而过,等到2016年神舟十一号任务进入人们的视野时,即将50岁的他赫然在列。过硬的素质、丰富的经验、完美的成绩,让景海鹏在大家敬佩且信服的目光中顺利入选飞行乘组。

还会不会再飞?三次飞天的景海鹏不止一次面对这样的问题。每次他总会说:“作为一名航天员,我会时刻准备着接受祖国的再次挑选。”

感动中国航天英雄景海鹏事迹(篇5)

成长精力

景海鹏的家乡,山西运城,是关云长的故乡。景家出了一个飞行员,是村子里最骄傲的事情。记者连日来多次联系景海鹏的至亲,体味到这位宇航员从小就与天空结下不解情缘。

院子门楣上就写着“凌云”

巧是巧。景海鹏老家院子的门楣上,刻着两个字———“凌云”,而这个院子在景海鹏15岁时就已经建成。

景海鹏的弟弟景海龙说,“凌云”还缘于哥哥名字的“鹏”字。哥哥被取名为“海鹏”,意在希望其能“鹏程万里”。建这个院子的时候,依然依着“鹏”字,取了“凌云”,寄托着这个家庭“望子成龙”的期望。

景海龙说,小学时,哥哥在运城中学宣传栏看到飞行员穿着军装,身材笔直、威武雄壮,即被吸引,之后对父亲说,自己将来也要做一名飞行员,遨游蓝天。

圆梦并不容易。景海鹏中学时第一次参加招飞就因身体原因落选。而当时因家里贫困难以为继,景海鹏的父亲景靠喜甚至想让景海鹏退学。后来父母心疼儿子,决定让他再读1年,景海鹏当着父母的面立下了“军令状”。

就在“凌云”院子落成后3年,名字中带着“鹏”的景海鹏再次参加飞行员招考,终获成功。

不爱“说话”爱“琢磨”

景海龙对哥哥的一则故事记忆深刻。因为家里穷,父亲为了供孩子上学,白天上班,晚上还做兼职“扎笤帚”卖钱。“扎笤帚”是纯粹的体力活,于是父亲就买了一个收音机解闷。后来,收音机的按钮坏了,父亲也只好把它扔在一边,没顾上去修理,更没舍得再买个新的。有一天,景海鹏当着父亲的面,旋转收音机的按钮,收音机里竟然传来熟悉的播音声,父亲一下子乐了。原来是小海鹏自己琢磨着竟然把收音机修好了。

“哥哥从小就不爱说话,性格比较腼腆,但是喜欢‘琢磨’,做事情也稳重。”景海龙这样评价大自己两岁的哥哥。景靠喜也说,“稳重”是景海鹏的一大优点,而他的另一大优点就是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韧劲。景海鹏小时候喜欢打篮球,但个子不高,老师说他不能当主力,可景海鹏找准了机会就上场。结果,这个坐冷板凳的小伙子,成了篮球队主力,直到现在,他仍是航天员中的篮球“钢铁前锋”。

一个顾大家,一个顾小家

从景海鹏当飞行员开始,家里见到景海鹏的机会就少之又少。景海鹏的妈妈王珍玲说,自己已经3年没有看到儿子,但是儿子经常给家里打电话,问问父母的身体情况。最近一次电话,还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前。

电话里,从未提及训练,也从来不说苦,家里人也从不主动给他打电话,“让他专心训练,怕打了电话,他以为家里有什么事呢,那不好。”景靠喜言语朴实。面对记者,景靠喜和王珍玲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感谢“国家培养”。弟弟景海龙说得真切,自从哥哥当了飞行员,哥俩就形成了默契“哥哥顾大家,弟弟顾小家”。他总是跟哥哥说,“你放心训练,家里一切有我照顾。”

33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