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榜样人物事迹材料
榜样人物的成就可以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积极动力和追求目标的愿望,那么榜样人物的事迹你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青年榜样人物事迹材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青年榜样人物事迹材料【篇1】
__就是一个孝敬老人、体贴老人的孩子,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来自陕西咸阳,一个憨厚老实、吃苦耐劳的乡村孩子,家中有5口人。奶奶患病多年,妈妈在家里看护年幼的妹妹,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父亲在外打工。为了养活一家人,父亲渐渐变得满头白发,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心里万般难受。自记事起,家里的长辈就告诉他百善孝为先,不管什么时候,孝敬长辈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每天白天他会帮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活,晚上帮家人打水洗脸。由于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只有年迈的奶奶和年幼的妹妹。面对这种情况,他没有退缩,毅然担起了家里的重担,照顾妹妹、孝敬奶奶。秋收的时候,他与父亲一起下地,收割、装袋、装车,年幼的他早已熟谙劳动的全部技巧。母亲心疼不已,可他始终以坚强的微笑面对母亲,用坚定的话语说:“妈妈,我能行,我已经长大了”他知道自己多做一点,父母就能轻松一点。
记得那年夏天,他顶着炎炎烈日走进工地,开始了“打工人”的生活。在那里,由于任务并不繁重,他很快就进入了状态。他每天需要指挥车辆在出料口下停下来,出料口每一次出的沥青料重约三吨,大约5到7分钟后,装载车的车斗前部就装满了,然后他需要指挥车辆向前移动,让出料口将沥青料放在车后部,等到车后部也装满了之后,车斗的中间部位还剩下一部分空隙,此时再让车向后倒,让最后一次出料填满这部分空间之后,再指挥车辆离开,让下一辆车进站开始装载。正是这样的打工经历,使他早早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也正是由于这样的生活历练,使他在实践中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自己才干。两个月之后,他用自己赚到的第一笔钱给奶奶和妈妈各买了一身衣服,给因常年过度劳累导致腰病的父亲买了一套按摩设备,以报答家人的养育之恩。
光阴如箭,流光瞬息,2020年10月他来到了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校期间,他多次主动参加管理学院团总支星愿部组织的去敬老院照顾老人的活动,帮助老人晒被子、打扫房间、和老人们聊天,尽可能的为老人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虽然有些累、有些苦他感觉自己的内心是温暖的。从中他也学到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如对待老人应当怎样做到关心、体贴和热情,这些都是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每当去敬老院看到爷爷奶奶步履蹒跚、年老体衰的样子,他就想起刻在心中的“孝敬长辈”四字,于是,他便在空闲时间去帮助老人打扫卫生,做活动、讲故事,帮忙做饭等。他的出现往往能丰富老人的生活,为老人带去欢乐与幸福,使老人们更加开心度过每一天。
孝老爱亲是温情,是动力,更是一种美德,是一座人与人之间架起的爱心桥梁。他会以此为起点,更加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位孝老敬亲的好青年。
青年榜样人物事迹材料【篇2】
在今年的服贸会首都优秀青年文化创意展区,一场穿越千年的汉服秀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表演者们身着圆领袍、袄裙、襦裙等多种汉服款式在舞台中央翩翩起舞、鞠躬行礼,让阵阵古风席卷展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身着汉服的俊男靓女儒雅俊秀,神韵潇洒,舞姿曼妙,让观众梦回千古。
这场汉服秀的“模特”均来自墨舞天下汉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其总经理__就是导演。“汉服不仅是一件衣裳,也承载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和文化底蕴”,__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随着汉服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爱,她也希望通过汉服展示带动更多传统文化的复兴。走秀时,她会特意叮嘱模特们搭配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老物件”,缂丝团扇就是其中一件。
在__看来,衣冠复兴源于中国在新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其不仅是服饰的复兴,也是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前行,我们在追求衣冠复兴的同时,也在追求国家、文化等民族意识的全面复兴。
“没有自己传统服饰的民族会迷失未来,这身衣冠是历史的,更是我们的。”
青年榜样人物事迹材料【篇3】
回家,一个多么普通的字眼,但在有些人的心里却是一种奢望。流浪乞讨人员是最边缘最困难最脆弱的社会群体,为了帮助滞留在京流浪乞讨人员回家,20__年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成立了寻亲工作专班,三年来已帮助1039名长期滞留在京流浪乞讨人员与家人团聚,其中滞留时间5至10年的251人,10年以上204人,最长达21年。
__是寻亲工作专班最早的成员之一,他和同事们从零开始,抽丝剥茧,不断摸索出人像比对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寻亲方法。为了提升人像比对成功率,他甘于吃苦奉献,带队到救助机构进行照片补拍工作。“在照相馆拍照是一项简单又程式化的工作,但给受助人员拍照却是一种挑战。”__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他们有的有智力障碍,有的肢体残疾常年卧床,有的身患传染疾病,为了获得清晰的比对照片,他耐心疏导,深入病区,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照片采集。人像比对期间,他连夜比对近十万张照片,成功帮助近300名长期滞留流浪乞讨人员回家。__与专班成员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运用人像比对、重点问询等方式寻亲,逐步解决信息不畅难题,化解了多年来首都的救助管理难题,帮助近千名受助人员返乡,用实际行动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弱势群体的深切关爱,让他们感受到首都的温暖。
青年榜样人物事迹材料【篇4】
几年前,老通州人如果提起碧水污水处理厂,几乎人人摇头,这座占地300多亩的污水处理厂,采用表面曝气工艺,尽管在水污染控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臭气逸散、噪声扰人,严重影响了周边社区的生活与环境。
如今再来这里,已是另外一番景象:污水处理构筑物已藏身地下,地上成为一座优美的生态公园,节约出的200多亩湖面碧波荡漾、水鸟成群。这座污水处理厂也有了一个动听的名字——碧水下沉式再生水厂。
推动老碧水厂升级,提供技术支撑的是一支污水处理资源化青年创新团队,这个团队的带头人,就是曹效鑫博士。作为副中心的重点项目,在曹效鑫带领的创新团队的努力下,碧水厂在提标扩容、升级改造、节能降耗等方面创造了多个第一,入选GWA20__年度全球最佳污水项目。也正因为其技术的先进性和生态正资产效应,该项目受到北京市、环保部、住建部各级领导的'重视与赞誉。目前副中心河东污水处理厂已启动下沉式改造。在以曹效鑫为核心的创新团队的努力下,申报专利60余项,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具有原创性的创新成果,支撑中国水环境集团向世界一流的水环境治理民族品牌努力迈进。
青年榜样人物事迹材料【篇5】
__,女,汉族、1977年出生,本科学历,1996年参加工作,现任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姜老师扎根农村、默默耕耘、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已经在农村教育战线上工作了16个春秋。她16年如一日,以校为家,一向工作在教学第一线,长期担任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师。她师德高尚,模范履行教师职责,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教育、教学成效显著,是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
十六年来,姜老师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其主要事迹如下:
一、默默耕耘、不断钻研
1996年9月,姜老师踏上了农村小学教育的“三尺讲台”。从那时起,她就把人生的坐标定在了为教育献身的轨迹上。她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事业看得神圣无比。为了做好教师这项神圣的工作,她始终坚持不断地学习,坚持阅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教育教学刊物,虚心学习老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向年轻教师学习怎样制作课件、怎样熟练操作电脑等现代教学手段,努力做一名高品位的合格的人民教师。她深知没有坚实、厚重的业务功底,没有准确的知识结构,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就无法胜任太阳底下最光辉的教师这一职业。她在教学中力争做到有清晰透彻的思路,耐心寻味的启发,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雕细琢的示范课。
二、细心关爱,耐心帮忙
教师对学生的爱源于母爱,却盛于母爱。因为老师对学生的这种细心的爱,是一种理性的爱,它能唤醒学生身上一切完美的'东西,激发他们扬帆前进。姜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练就了一双敏锐的眼睛、养成了一颗细微的心,能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问题、存在的异样,并能及时纠正、教育、培养,使之沿着健康的道路前行。在姜老师所在的班级里,始终洋溢着一股暖流,似一团和风细雨,感染着整个班级,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中。比如,班里有个女孩叫李亚军。她学习很好,可就是不敢在同学面前发言,是班里有名的“胆小生”。为了帮忙她练习胆量,姜老师课上经常提问她一些很容易的问题,并且课下经常找她谈心,鼓励她。当发现她的英语很好时,就在学校每周一句的英语学习中,让她带着大家朗读。渐渐地,语文课上的一分钟演讲,她也能够大胆地走上台来。之后李亚军同学的学习更是突飞猛进,还当上了姜老师精挑细选的课代表。看着孩子们的成长,她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姜老师的细心关爱就像水一样载歌载舞,使班内的“鹅卵石”们日臻完美。
这样的例子在姜老师身上很多很多,她时刻把德育工作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既教书又育人,使班上的孩子都能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教学无小事,育人需精心”。
三、恪尽职守、任劳任怨
任教十六年来,姜老师始终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她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不求回报、只讲奉献。历年来,她所担任的学科在全县区组织的统考中总是名列前茅,她辅导的学生在各级竞赛中多次获奖,20__年,在全县小学毕业统考中,她所任教的语文获得第一名。她本人也荣获了“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骨干教师”等光荣称号。姜老师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用自己坚实的臂膀托起学生攀登新的高峰;甘愿化春蚕,用才能让知识与智慧延伸;甘愿当园丁,用爱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日复一日的平凡岁月,默默耕耘的无悔人生,她凭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强烈的职责感,在“三尺讲台”上书写自己的完美人生,她是教育战线上一颗璀璨的明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好榜样,是完美的乡村教师。
青年榜样人物事迹材料【篇6】
__,女,大学本科学历。2007年师范毕业后,我义无反顾地来到沙河市西部山区册井中学任教。我热爱党的教育事业,三尺讲台,是我无悔的选取。在贫困的村寨,在偏僻的乡间,默默地守侯着那份简单而执著的人生信念。回顾自己的从教之路,虽然没有显赫的功绩,没有令人羡慕的收入,然而能扎根山村,播种知识,实现了自己“站三尺讲坛,想千秋伟业,教一班学子,拂两袖清风”的夙愿,而感到无限地满足。在工作上,我以校为家,从未耽误过学生的一节课;在生活上,我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成为他们名副其实“大姐姐”,在业务上,我革新教学理念,构成自己简单活泼的教学风格。几年来,教学成绩年在全市名列前茅,数百名数十名学生升入了高中,升入了大学,数百名有知识、有文化的毕业生在改变着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
从不耽误学生一节课
我的爱人是一位驻守南疆的军人,一年只有一次探亲假,夫妻俩聚少离多,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我孝敬公婆,照顾孩子,毫无怨言;为了山区的教育事业,我以校为家,工作认真,兢兢业业;作为一名军人妻子,我克服和战胜了生活、工作中常人难以想象的无数困难,尽到妻子、母亲的职责,履行作为女儿和媳妇照顾老人的义务。为了方便照顾婆婆,我把婆婆接到自己身边,自己和婆婆孩子一家三口挤在学校的一间宿舍里,一住就是4年。
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困难,我也常在心里埋怨爱人不能陪着自己,但是慢慢就会适应独当一面的日子,也会为自己的坚强感到高兴。去年六月,爱人到上海出差,打电话约我到上海一聚。我高兴得一夜未能睡好,我的心早已飞向上海,来到爱人的身边,向他倾诉一年来的思念和委屈。然而,中考在即,我又怎能置学生中考于不顾,耽搁学生的中考备战,我思忖再三,还是决定取消行程。当我退掉那张揉搓得皱巴巴的车票时,我偷偷哭了一场。然而,当上课的钟声响起,我毅然擦干泪水,面带微笑,走进课堂,我离不开学生呀!
记得一天夜里,孩子突发高烧,我不愿打扰别的老师休息,深夜两点多钟,我和婆婆带着孩子,跌跌撞撞行走在黑??的乡间小巷,来到村子诊所,敲了不下十几分钟的门,医生才揉着惺忪的眼睛,起来为孩子诊治。我从小胆小,擦黑就不敢出门,但这天夜里,不知哪来的这么大的勇气。陪孩子打完吊瓶,已是黎明时分,回到学校,我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又投入了一天紧张的工作。
做孩子们的生活上的贴心姐姐
在生活上,我既要照顾婆婆,又要带孩子,一天下来,累得骨头散架,但我却把超多时光和精力花在照顾学生的饮食起居上。我们学校是寄宿制,去年冬天的一天,学校的饮水锅炉维修,我在自己的宿舍为我们烧热水,煤球炉长时光燃烧,我差点中了煤气。班里有几个男生卫生习惯很差,十天半月不洗衣服,她看但是眼,常常扒下他们的衣服帮他们洗,这几个懒散的学生被“扒”得不好意思了,好的卫生习惯也渐渐养成。班里篮球队的几个学生衣服常常扯裂开线,我不厌其烦地为他们缝补。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她自己一家人节衣缩食,省下的钱常常给学生购买学习用品,添置生活用具。
由于种种原因,班里的问题学生层出不穷,我像一个大姐姐一样对他们嘘寒问暖,学生犯错了,她与之谈心,学生有难了,她帮忙解决,她微笑着,欣赏学生,做慧眼的伯乐,给其成功感;微笑着,鼓励学生,做其成长的帮手,助其信心感;微笑着,宽容学生,做大肚的弥勒,育其自责感。几年来,我的'班级中从未流失过一名学生。在短短几年教书生涯中,虽然辛苦,虽然清贫,虽然也有过急躁,彷徨,甚至想放下,但人是懂感情的,一往情深精诚所至,一心一意顽石开,爱心所至,情感所至,必将春风化雨暖人心。我相信,当我的生命走向尽头时,我能够自豪地说:“天空没有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打造简单活泼的教学风格
勤奋好学,学而不厌是教师的美德,我们这些教育祖国下一代的年轻教师,一日不学,犹如落队之雁。我时常担心将来某一天,我会成为一个无源之水的教师,所以我如一只口渴的乌鸦,四处找水喝。多年来,我持之以恒地主动学习课改理论,掌握《新课标》的基本精神。经常利用工作之余,多方搜集材料,阅读报刊,转变教育观念,了解课改的新动向,阅读超多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书籍,并写了两万多字的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在2001—2003年我参加远程教育以求专业知识之水,自己掏钱跑邮局、购名家教法之精点,以求创新教学之水。虽然在教学上已经取得了必须的成绩。但我仍深感自己知识的匮乏,没有在过去的成绩上停滞不前,而是更加高标准严要求对待自己。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个教师有一桶水已经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这天的教学。时逢课程改革,我毫不犹豫地走在课改的前列。
我担初中化学课,每次上课,我都提前几分钟进教室,热情地与学生交流,或点拨指导,答疑解惑。我潜心钻研教材,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逐渐构成自己简单活泼的教学风格。有时,我用魔术的形式引入新课,氢氧化钠、石蕊试液、瓶瓶罐罐都是我的魔术道具。有时,我将一些重要的定义、定律,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大声朗读,反复记忆;有时,对一些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我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竞赛。夏日午后的第一节课,同学们往往昏昏欲睡,她会风趣地说“平日里大家都是氧分子,个个活蹦乱跳,此刻怎样都成了惰性气体了?要不要来点催化剂,促使大家快速反应?”在一片笑声中,沉闷的气氛一扫而光。
我是一名教师,我用自己的勤劳和汗水,诠释了教师职业的光荣;
我是一名军人妻子,我用自己的任劳任怨,传着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青年榜样人物事迹材料【篇7】
他出生于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务工,家境一般,所以从小他便养成了肯于吃苦、勤俭节约的习惯。父母每日早出晚归辛苦的上班工作,让他领会到父母的每一分血汗钱都来之不易。普通家庭长大的他,知道只有自己自强自立,才能为自己的家庭减轻负担。“不论前方多么艰险,你都要努力勇闯向前。”这是他的座右铭,激励着他不断成长,不断学习进步。
他的母亲患有心脏病,父亲患有肾结石,父母每年需要花费高额医药费。2021年他的母亲因疫情下岗失业,父亲企业不景气,同时还要赡养年迈的外祖父,这让他们这个经济一般的家庭雪上加霜。他为了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和早点适应社会、实现自立自强,每个寒暑假他都会做一些发传单、摆小摊等工作来为赚取一些生活费用。2021年暑假期间,他在县城街道上的一个家具城找了份工作帮他们发传单,顶着酷暑站了整整一天。汗流浃背,皮肤晒得通红,下班后老板才给了他60元。虽然烈日炎炎下发传单很苦很累,但他依旧感到欣慰。寒暑假赶集的时候他会和他的父亲一起摆小摊卖小玩具、小饰品,尽管那段时间每日早出晚归,带着行李四处奔波,却依旧避免不了日收人不过百的窘况。这一切让他深感到赚钱不易,但每当想起带病工作的父母,他不论多苦多累,依旧坚持,为他的家庭经济收入添一份力。在校期间,他积极利用空闲时间参加勤工助学,每周末在临渭校区六号公寓进行公寓助岗来补贴自己的生活开销。虽然他在做兼职和工作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如发传单时被人谩骂、摆小摊时被人嫌弃等之类不如意的时候,但是他依旧乐观面对。因为他知道,人生路上少不了谩骂与挫折,只需要做好自己,帮父母减轻压力就很满足了。在家里,他常常和父母一起聊天,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因为母亲前两年刚做过心脏支架手术,所以他对母亲尤为关心,当母亲干活时他总会主动搭把手。
他不仅在家里孝顺父母、自强自立,在生活中他也常常热心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当中。每当遇到一些因疾病缠身生活困难的人,他总会主动帮助他们筹集物资善款,尽自己的绵薄之力。2020年疫情期间,他主动参与到社区疫情志愿服务当中,并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和社区的工作。2021年他还主动参与河南、山西等暴雨灾后重建捐款公益项目中,带动身边的家人朋友们一起捐款,为帮助同胞渡过难关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弘扬青春正能量。
在陕铁院求学以来,他一直在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热爱集体、遵守纪律,争做新时代雷锋青年。在生活中,他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始终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作为铁成机车3198班生活委员,他时刻关心着同学们的生活问题,主动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为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必要的帮助。他在校期间目标明确,学习刻苦认真,早早签订了心仪的工作,为大家树立了好的榜样。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不应该软弱,要自强自立,把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发扬光大。”他这样说道。他将继续发扬“吃苦奉献、拼搏争先”的铁院精神,用更出彩的表现来报答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栽培,实现自立自强!
青年榜样人物事迹材料【篇8】
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支暂时由我们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他一直秉承着这样的思想进入大学生活,并且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青春怎样甘于奉献。大一的生活结束,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成功竞选校团委科创部副部长、运输学院团总支副书记。他始终相信“磨刀石牺牲自己,把锋利赠给宝剑”。
自从入校以来,他积极投身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第二课堂的发展。因为他知道,当代大学生应该积极向党积极靠拢,以坚持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他在大一时,在班内成功竞选了团支部书记一职,把班级的思想建设、团员档案、日常生活以及各项团支部活动的开展作为他的主要工作内容。在班级事务中,他永远把时间留给同学,耐心讲解同学们内心的疑惑,积极帮助解决同学们生活中困难。随后他又加入团总支办公室,期间积极工作、任劳任怨,永远冲在第一线。
他在班内担任团支部书记一职,期间始终以服务同学为宗旨,为班级尽心尽力,工作中力求进取。与其他团支部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营成了良好的氛围。当然在团支部的工作并不是帆风顺的,偶尔出现工作失误、以及上级组织发出的活动在本支部内部无响应等现象。在他看来已经是家常便饭,他始终坚信身为支部书记,一定要有“身先士卒”的精神以及“踏破山河”的力量。他时常会为大家进行动员工作,带动支部成员积极性,并且自己报名参加,为大家做好带头作用。
记得那次,他带领班级同学开展特色团日活动,他选择了一个让人终生难忘的地方,那就是“曙光教育基地”。在那里他和残障儿童们携手走过了一段难忘的短暂时光,他与孩子们玩的很开心,一起打篮球、一起扇卡,还认了“大哥”,他认真地教“大哥”写字,与“大哥”和谐的画面还历历在目,临走之前他送给了“大哥”一个温暖的拥抱,并且留下了一句话:勇敢面对生活,人生才会精彩。经过一年的努力,他荣获了“优秀共青团干部”、“学雷锋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他带领本团支部获得“先进团支部”、“学习雷锋先进集体”、“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优秀主题团日活动二等奖”等荣誉。他认为这一切并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而是支部成员共同的辛勤努力与无私付出的成果。同时他与各班委积极配合,响应班团一体化的政策,带领班级更是拿下了“优秀班级”、“礼满校园仪行天下”团体理论二等奖”“礼满校园仪行天下”礼仪操团体二等奖”“体育道德风尚奖”“体育节集体项目第名”“优秀宣传班级”“易班魅力班级”等各项荣誉。
青年榜样人物事迹材料【篇9】
他从小在山村长大,那时家里有六口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妹妹和他。一家人的生活来源主要靠爷爷兽医出诊、父亲务工和母亲务农的收入,虽然日子过得不是很富有但一家人在一起却很幸福。意外总来的很突然,他上小学二年级时,爷爷出诊时发生了车祸,他站在手术室外,看着手术室的红灯想着和爷爷在一起的时光,突然灯灭了,全家人赶紧冲上前,只听医生对妈妈说了句:“准备后事吧!”瞬间,家人的哭声在走廊里不停地回荡。那时候他对于死亡没有什么概念,只是跟着大人们放声痛哭。之后,在爷爷的葬礼上,在格尔木务工的爸爸回来了。
务农的收益承担不起家庭的支出,经村里人介绍,父亲上了华山扛石头、背水泥……从此母亲操持着家庭的大小事宜。长年累月的辛苦劳作下,母亲落下了病根。他怕母亲辛苦也想为母亲分担一些,每天上下学都是自己一个人,除了老师要求买学习用品外没有向家里要过零花钱。回到家他还会帮母亲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摘菜、洗碗、打扫卫生……做完作业也是乖乖上炕帮辛苦一天的母亲捏肩捶背。三年级的那年暑假,到了摘花椒的季节,家里只有母亲和奶奶,所有的重担都落在她们肩上,每天黎明她们就拿着菜夹馍和一大壶水去山沟的地里劳作了。那时的他很懂事,总在早早起床。写上两个小时的作业就去厨房学着大人的模样做饭等到12点饭快熟了,他就去地里接过奶奶的花椒篓,那一篓有20斤左右,对于一个10岁的孩子来说是很重的。由于扣心母亲的腰伤再复发,他总是走得很快,回家放下花椒又去接母亲。母亲匆忙的吃过午饭就又去了地里,他和奶奶在房顶顶着正午太阳的暴晒,将前一天撒在房顶的花椒收在一起拍打、筛籽、装袋。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两个月,虽然非常辛苦,但是他觉得非常开心,自己终于能帮家里人分担一些了。开学了,母亲要给他买新的书包当作礼物,虽然他很想要但却拒绝了。每每到了周末,在田间都可在田间都可以看见他小小的身影,拿着一把锄头,埋头苦干。
终于,在他上初中时华山工期结束,父亲回来了,从面容就能看出来父亲那几年受的苦。村里有个炸石场,父亲又去场子开大车拉石头。因为白天村里人拦路,父亲只能晚上运输。那年冬天,寒风凛冽,父亲去场里拉石头,晚上出了事,被送去了医院。父亲病情很严重,脑梗加高血压,医生建议住院。但想到家里的情况,父亲不愿花钱就从医院回来了。父亲的右手仿佛没有知觉,麻木,使不上劲。母亲白天要劳作,照顾父亲的责任就落到他身上了。他每天早上起来给父亲洗漱、喂饭、喂药。中午放学回来,他给父亲喂饭,照顾大小便,太阳好点就让父亲坐在院子里,帮父亲按摩。晚上下晚自习回到家,他也会帮父亲泡脚、按摩脚底穴位,疏通血脉。在将近一年的悉心照顾下,父亲病情好转,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父亲用在华山挣的钱和家里务农攒的部分钱盖新房子,因为过道很窄,送来的水泥、沙子、石子全是他和父亲用木架子车一车一车拉到院子里的,虽然很累、很苦,但看到父亲健康如初,他心里很开心。
由于父亲不能长时间劳动,他们就开了一个小卖部。搬运货物需要劳动力,而母亲腰有伤,所以每当村里有人需要大的货物时,他都会主动拉着小车,把货物送去指定的地方。
自他来到陕铁院后,因为离家远,回家的次数就少了,但是每隔两三天,他就会和家里人通过视频聊聊天,讲一讲这几天发生的事。为了不辜负家人的期望,自大一开学以来,他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妥善处理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做到全面发展。大一学年专业排名第四。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一等奖学金,他把一部分奖学金留作生活支出,其他全部给了家人。
暑期,他参加了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把关爱带到了铜川市耀州区敬老院,帮老人剪指甲、打扫卫生、为老人们唱歌,他把这些老人当成自己的爷爷奶奶,替他们的儿女孝敬他们,关爱他们。“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他荣获“先进个人”称号。疫情期间,他还主动参加志愿者服务,在村口帮助工作人员测温、进行出人登记。
就是这样的一个他,懂事、明理、体贴、孝老、敬亲,他用实际行动回报家人并给其他老人送去温暖,怀着懂事、体贴、关爱的心一路继续向前!
青年榜样人物事迹材料【篇10】
她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家庭,在她十二岁的时候,年仅三十四岁的母亲不幸患了脑梗,生活不能自理,使并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但是她始终铭记母亲对她说的:“你与别人家的孩子不同,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努力,改变现状,学习是你唯一的出路”这句话她走到哪都铭记心中。她认为只要不忘初心,日复一日地坚持,一定会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因为时间会证明一切!
由于母亲病情复杂需做开颅手术,但出于各方面的原因无奈之下,家人选择了保守治疗,手术很顺利,但母亲却成为了偏瘫,生活不能自理。当时家里总共六口人,上有八十多岁的奶奶,下又有两个年幼的弟弟,家里经济来源仅靠父亲务农和打零工,经济收入彻底陷入绝境。父亲无奈只能借钱供他们姐弟三人上学,到了初二那年,她选择了休学。其实她内心是有点抗拒的,但是她知道自己不能那么自私,现在的家里需要她。就这样,父亲在外辛辛苦苦挣钱养家,而家里的一切琐碎事务全落在她一个人的肩上,她没有向命运屈服,不会的她就努力去学,14岁的她始终微笑坦然面对这些挫折,克服一切困难。她对自己说:每天都是一个阶梯,是新的一步,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在她即将中考时,母亲的病复发了,这次比上次还严重,她当时快要崩溃了,但是她告诉自己不能倒下,虽然她才15岁但已是家里的半个顶梁柱了。尽管最后手术完成了,但母亲变成了残疾人。手术后的母亲性格也改变了,经常无缘无故发脾气、变得很急躁,她只能默默忍受着,她知道像母亲那么要强的人,看着自己那使唤不动的手和腿,肯定内心接受不了,就这样她每天既要照顾母亲,还要学习,但她不断激励自己,一定要坚持、要自强,做到最好。
2020年10月,她有幸被陕铁院录取。对干学习,她始终将“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当成自己的座右铭,刻苦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她坚信只要踏踏实实去学,认认真真去做,就一定会有收获。
大二第一学期她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培训,在那一个月里,她经常独自在教室或者机房学习,记得有一次在培训期间,同学们都回宿舍休息了,只有她独自一人还在研究往年考题,反复演练,在经过一个月的培训后,她和她的队友获得了陕西赛区二等奖的好成绩。荣誉不但让她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激励她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给自己未来定位与规划。
在不影响学习的同时,她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减轻家里人的负担,每一个假期,当别人在旅游放松的时候,她却在想着找兼职赚取生活费来减轻父母的压力。每年暑假期间,为帮助父亲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她独自一人去西安打工,在打工期间,她发过传单,干过兼职,进过电子厂,面对巨大的困难,她没有选择放弃,而是通过自己的不懈坚持,埋头苦干,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报酬。虽然这样的生活很累,但是每当她想到这些工资将全部用于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时。她便顿时充满了力量,虽然学习和工作会让她身心俱疲,但她仍能以乐观的心态,坚强的毅力,克服各种困难,因为她坚信: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
青年榜样人物事迹材料【篇11】
年仅30岁的广西驻村第一书记、北师大定向选调生黄文秀在百色洪水中不幸遇难的消息令人悲痛。她将知识带回家乡,用行动建设家乡,她将30岁的大好年华定格在扶贫路上,用生命谱写扶贫乐章。身体力行,不忘初心,知重负重,砥砺前行,她是脱贫攻坚道路上的践行者,同为选调生的我们,更要以她为标杆,主动担起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重任,扎根基层,脚踏实地,用实干谱写未来。对此,我有以下几点体会想与大家分享。
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心里要燃气一团火。要像黄文秀一样,在选择理想的时候,要让自己真正热血起来,要主动响应祖国和社会的需要,投入到真正可以发挥拳脚的地方,基层是广大青年干部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要走向基层,拥抱基层,不忘初心,脚踏实地,将自己的勤奋和汗水挥洒在基层这边给祖国谋复兴,为人民谋福祉的地方。
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手里要攒起一股劲。要像黄文秀一样,放下自己的舒服圈,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怕泥泞和荆棘,不怕风雨和烈日,像钢铁巨人般,将自己置身于愈挫愈勇的战场,那些走烂的鞋子,那些轮胎压过的纹路,那么干裂的嘴唇和晒黑的皮肤就是一枚枚军功章,刻印在祖国复兴和人民幸福的史册上。
新时代的党员干部,眼里要汇成一面旗。要像黄文秀一样,将党纪国法作为自己工作生活的准绳,严格要求自己,高标准督促自己,在履职的道路上,时刻不懈怠,在尽职的途中,永远风雨兼程。驻村的工作不好干,没关系,那就加班加点干,那就流血流汗干,脱贫致富的工作不好干,那就精疲力尽干,想法设法干。
黄文秀的故事,是在给党员干部竖起一面精神旗帜,鼓励大家要将个人的成长成才之路与祖国的建设发展之路紧密结合起来,牺牲小我,成就大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奋斗的路上干出一番新天地。
青年榜样人物事迹材料【篇12】
年轻的、优秀的黄文秀同志毕业后放弃大城市优渥的工作条件,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到乐业县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为贫困户干活、与群众谈心、和群众做朋友,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她埋头苦干为群众做实事,做好事,在农村发展支柱产业,建立电商服务站,为贫困户增收,带领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降低了贫困发生率20%以上,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可以说一心为民,是对黄文秀最好的评价。从大山女儿到扶贫战士,黄文秀同志是在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时代楷模和先锋模范,是以生命坚守初心使命的优秀青年共产党员代表。
黄文秀的遇难让全国人民都感到心痛和惋惜,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黄文秀同志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骄傲,是优秀青年共产党员的榜样,她无悔的青春选择,作出了令人景仰的时代回答必将芬芳而不朽。作为青年党员的我们也该学习她的优秀品质,始终在工作中保持感党恩、为人民的初心。尤其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紧要关头,我们每名党员都应该要从黄文秀同志身上获得攻坚克难的斗志和力量,求真务实、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要坚持忠于职守、担当尽责,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党和人民,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青年榜样人物事迹材料【篇13】
“人民的好书记,人民不会忘记你”“愿天堂没有洪水”“学姐,一路走好!请放心,会有许许多多的百色学子回到家乡,接过建设美丽壮乡的接力棒,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近日,广大群众纷纷把真切的哀思寄托给那个远去的“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我们要学习时代楷模黄文秀先进事迹。
当代大学生的典范,反哺报答养育之恩。201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的黄文秀,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自愿回到百色革命老区工作,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驻村,成为那个“要回来的人”。这样的选择,对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说,可谓“不可理喻”。很多边远贫困地区的学生,一旦走了出来,跳出了“龙门”,就一头扎进繁华的大都市,换下了身上的“粗衣”,洗去了身上的“乡土”,同时也丢掉了淳朴的本性和农民的本色,甚是可惜。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意见》。文件的出台,进一步完善了人才培养吸引流动和激励保障机制,也必将鼓励引导更多优秀人才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贡献才智、建功立业。
先进共产党员的代表,心中牢记人民之托。要取得群众的信任,就要从内心把群众当亲人,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真正和他们打成一片。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为了能和村们唠家常,她学会了方言;为了尽快掌握第一手资料,她经常一连几个星期都驻村里,白天群众出去干农活,她就用晚上时间进村入户,走访群众,日复一日地“缠”着村民们,大家才慢慢接受了她。中央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就是要把我们基层党员干部从形式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以更多的时间、精力去走近群众、融入群众,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党员干部要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要立足本位,找准兴农村、富农民、强农业的发力点。不务虚声,不贪虚功,勤勤恳恳干事业,兢兢业业当公仆。
一线扶贫干部的楷模,携手走上脱贫之路。驻村一年,辗转2.5万公里,让418名群众脱贫,贫困发生率降到2.71%,扶贫是她“心中的长征”。如期脱贫进入全面小康,是我们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过去6年时间,全国累计减贫8239万人,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必须采取超常之策、下非常之功。当下正是需要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精准发力,追求“无我”境界的关键时候。需要我们全党同志齐心协力,以只争朝夕的奋进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精准施策,拿出脱贫攻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青年榜样人物事迹材料【篇14】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白云苍狗,时间一瞬即过,沐浴岁月的洗礼,感谢经历。成长是个苦乐交织的过程,好在有“他”一路相伴,汗水与泪水浇筑成健硕的体魄,他说好在一切皆有收获。故事还得从六年前说起,青涩少年郎,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纪,对于万人称颂的知识,他只觉得百无聊赖,听得只让人打起瞌睡来,没有理想,没有信念的日子里是无边的灰暗和无措。好在,终于那一束光宽慰少年,久违地照进了少年的心里一那是一节体育课。他对这不同于书本的体能锻炼生出几分趣味来,哪想轻轻一跳,便跳出了2米80的成绩,老师也大为震惊,后来,老师推荐他去学体育。少年也没想到第一天给他上课的那个老师便成了他启蒙之师,人生之师。2019年高考失败的他没有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与他的体育梦失之交臂。当时的他曾几度想放弃他的梦想,最后陕铁院给了他为梦想奋斗的勇气,他不管是在训练还是在生活中一直秉承着铁院人“吃苦奉献,拼搏争先”的精神,大一期间加入了校田径队,继续为他的梦想拼搏着。
进入大学以来的他还有一个未完成的梦想,就是有机会再战一次运动会、再站一次最高的领奖台,在这里他结实了也同样有体育梦的小伙伴。来到国际交通学院的他亲手组建了国际交通学院建院以来第一支田径队,作为第一届田径队队长的他深知责任重大,所以他一定得把这个头开好。从选人到训练,他都亲力亲为,每次训练的时候他总是去的最早走的最晚的那个,帮助新队员纠正动作,同他们一起训练,终于在校第36届田径运动会带领运动健儿们取得“女子团体第二名”,“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在团体接力4x100米中,他带领的队员们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填补了学院在体育方面奖项零的突破。他自己也终于完成了他的梦想,取得了200米4x100米接力双冠,再一次站上了最高领奖台。有人问他,你为了体育这么拼你值不值,他说自从选择了体育从来就没有后悔过。体育已经刻在他骨子里、融人他血液里。结识田径,他获得了自己的方向;相知田径,他不再彷徨开启了新的征程;相守田径,他努力拼搏初露峥嵘。奋斗就是青春,梦想不负韶华。当田径的道路与铁院精神合二为一时,少年勇往直前,用铁院之魂铸就新的辉煌!
青年榜样人物事迹材料【篇15】
张大伟,男,28岁,汉族,本科学历,2012年落户于乌拉盖管理区巴音胡硕镇,随后党组织关系转入到查干胡硕社区,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他积极参加社区的各种活动,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帮助社区和社区居民解决了很多电脑和电器上的问题,5月在社区党委换届选举中,成为了查干胡硕社区年轻的党委委员和团支部书记,张大伟同志是一位具有亲和力特点的好同志,他热心公益,助人为乐,深得同事朋友们的喜爱和单位领导及群众的好评!
一、助人为乐,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做好本职工作之余,一头扎进社会公益活动中。积极加入到团委组织的青年突击队,到每个村子开展环保活动、和垃圾清理。他在单位也好,居住的小区也好,还是人民群众长期聚集活动的广场上,均积极组织和参与“助人为乐、敬老爱亲”、“文明从我做起”等活动。通过他的努力,他所在的小区大家的思想政治水平和遵纪守法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使社区、小区处处呈现出了人人讲助人为乐、敬老爱亲的浓厚氛围。多年来,他秉承单位内单位外,家里家外,始终如一,用实际行动传播爱的文明。根据他的专业特长,在他服务的小区经常义务服务小区住户的水电,为很多住户更换灯具、维修电路。助人为乐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近日来,在很多捐款活动中他都积极响应号召,每次都积极主动捐款捐物,体现出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邻里相帮,患难相恤。他始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帮助更多的人,让自己的生活更充实,也充分体现了其对生命价值、社会、人类和人生观的一种积极态度。
二、具有亲和力特点的好同志
张大伟同志热心助人,乐于助人获得同事和朋友们的喜爱,也得到广大居民及家属们的认可。他平时对同事、对乡邻、对患者,对朋友都能以诚相待,友好相处,不论是谁,遇到什么困难,只有他碰到或是只要找到他,他都会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去帮助和安慰。他也常说:“同事邻里相聚一起工作,一起居住生活都是一种缘分,多做一些好事情,善事情,大家的关系就肯定会和谐,邻里关系肯定会和睦,不仅工作起来有劲,而且自己心里也很舒坦”。张大伟同志还是无偿献血者的倡导者,先后献血4次,累计献血1300毫升。他主动做群众思想工作,小区和单位许多人被他的真情感染,主动义务宣传无偿献血知识,主动参与到献血中,真正体现了“血液不分你我他,患难共处是一家”。
他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多年来,他助人为乐之举一直得到父母、妻子和儿子的理解和支持,他也是家人中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