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的爱国英雄事迹
邓稼先,中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导弹专家和科学家,被誉为“中国核武器之父”和“导弹之父”。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邓稼先的爱国英雄事迹,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邓稼先的爱国英雄事迹【篇1】
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邓稼先祖父是清代著名书法家和篆刻家,父亲是著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家。“七七”事变后,全家滞留北京,16岁的邓稼先随姐姐赴四川江津读完高中。1941年至1945年在西南联大物理系学习,受业于王竹溪、郑华炽等著名教授。1945年抗战胜利后,邓稼先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
1948年10月,邓稼先赴美国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学物理系读研究生,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在他取得学位后的第9天,便登上了回国的轮船。回国后,邓稼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1958年8月调到新筹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论部主任,负责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随后任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
邓稼先和周光召合写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是一部核武器理论设计开创性的基础巨著,它总结了百位科学家 的研究成果,这部著作不仅对以后的理论设计起到指导作用,而且还是培养科研人员入门的教科书。邓稼先对高温高压状态方程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培养年轻的科研人员,他还写了电动力学、等离子体物理、球面聚心爆轰波理论等许多讲义,即使在担任院长重任以后,他还在工作之余着手编写“量子场论”和“群论”。
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他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直到他死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
他主要从事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他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1979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1986年7月16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前往医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病去世。
邓稼先的爱国英雄事迹【篇2】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务必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好处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此刻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邓稼先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后,先挑选了一批大学生,准备有关俄文资料和原子弹模型。1959年6月,苏联政府终止了原有协议,中共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搞出原子弹、和人造卫星。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一面部署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自己也带头攻关。在遇到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字时,邓稼先在周光召的帮忙下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关联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华罗庚之后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中国研制原子弹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尖端领域的科研人员虽有较高的粮食定量,却因缺乏油水,仍经常饥肠响如鼓。邓稼先从岳父那里能多少得到一点粮票的支援,却都用来买饼干之类,在工作紧张时与同事们分享。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日夜加班。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决定。但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道他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邓稼先不仅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他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8年的单身汉生活,有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从而掌握了超多的第一手材料。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最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10年的时刻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又任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
邓稼先的爱国英雄事迹【篇3】
1924年,邓稼先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1948年,他远赴美国普渡大学留学。
邓稼先信守了他的诺言,在拿到博士学位后的第九天,他毅然踏上了归国之路。
当时,有外国专家断言,中国人20年也造不出原子弹。顶着重重压力,邓稼先和他的同事们进行上万次的计算,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就敲开了中国人自主研制原子弹的大门。
邓稼先常年身处核弹试验的第一线。上世纪70年代,有一次氢弹的空投试验出现了事故,为了查明原因,他毅然走进了那片意味着死亡的荒漠,因此遭受了致命的核辐射。身体日渐虚弱的邓稼先,后来被确诊为直肠癌。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全身大出血病逝,享年62岁。
邓稼先作为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他默默无闻地为中国的核武器奋斗了28年,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崇高伟大的爱国精神、严谨创新的科学精神、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和高尚纯粹的人格魅力激励着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爱国奋斗,争当中国脊梁。
“邓稼先,他就像古城清早的阳光,明亮而不刺眼,温暖着他所照耀的地方;就像关中绵延的秦岭,伟岸而不张扬,养育着山脚下的家家户户。隔着几十年的时光,我们依然能触摸到他的脉搏,西去两千里,我们依然能看到他生命的延续。”这是人们发自内心对邓稼先的赞誉。
邓稼先的爱国英雄事迹【篇4】
“轰隆隆”原子弹震耳欲聋,爆炸声在荒无人烟的大漠中弥散开来。瞬间,地面上飞沙走石,乌烟瘴气,巨大的蘑菇云缓缓升起,就好像一朵矗立在大地上的巨伞。良久,科考站里的科研人员们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微笑,有的甚至振臂高呼。其中,有一位年轻人脸上的笑容最灿烂,也最天真。无疑,他就是我的偶像——邓稼先。
1950年,邓稼先还只是一位普通的中国科学院研究员,他那时还不知道将来放在自己肩上的担子将会有多重,这担子既寄托着上级对他的期望,也证明了中国在世界上地位的转变。不久后,邓稼先奉命成为中国原子弹研究总指挥。于是,他背上行囊和许多青年一起前往了荒无人烟、杳无人迹的戈壁,从此销声匿迹。
物资匮乏,千里无人,与世隔绝、孤立无援……起初,邓稼先和科研人员们的处境极其窘迫,对于他们来说,摆在他们面前的不是一条笔直的大道,而是一条蜿蜒曲折的“小道”。不仅如此,连外国的专家也拒绝帮助他。邓稼先和科研人员们一起努力,没有机器,那就用手写;没有人力,那就加大工作量;工作环境恶劣,那就尽快完成工作……终于,在邓稼先和科研人员们呕心沥血,绞尽脑汁的努力下,原子弹终于如期研制成功了。没多久,氢弹也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实力。从此,邓稼先打开了中国核武器研制的大门。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正好恰当地去描绘了邓稼先的一生。但转念一想,哪个革命先烈又不是这样做的呢?
邓稼先的爱国英雄事迹【篇5】
有一位老人,他为我国的核武器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他享有“两弹一星”之称,他是受国人敬仰的中国核武器之父——邓稼先,听到这个名字,我的心中不由而生一种敬佩之情。
1924年邓爷爷出生在安徽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小受家庭氛围的熏陶,从小就热爱学习,长大后考入普渡大学研究生院,他勤学好问,不到两年便读满了学分,还通过了博士答辩。他当时仅是26岁,人称“娃娃博士”。
他在取得博士学位仅九天,毅然决然放弃了优越富饶的美国,回到了一穷二白的祖国。当时,他仅仅带回来了几双袜子和一脑关于核武器研究的知识。此后八年中,他废寝忘食,每天扎在工作中。
1958年秋,钱三强爷爷找到了他,决定与他一起给国家放一个“大炮仗”,在此之后,他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上消失了,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了戈壁滩上。
1959年,苏联政府终止了对我国的一切援助,并一同带走了当时所有的研究资料。中共中央下定决心自己动手,研究出原子弹。邓爷爷担任理论设计负责人后,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当时所有的结论。
邓爷爷虽长期担任核实验的领导工作,却本着对工作负责任的态度,他总是出现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
一次核试验出现故障,原子弹坠地被摔破,他深知其危险,仍手持摔破的原子弹碎片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许鹿希知道后,强行拉他回去做检查,经检查,在他的小便里发现了放射物质,肝脏受损,就连骨髓也侵入了放射物质。在检查后,他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继续研究。
在他步履维艰时,他仍坚持自己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权威对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不能去!”在他临终前,组织为他的出行专门配了一辆小轿车,他只是在车上坐了一会儿,表示自己已经享受了国家所给的待遇。在他去世13年后,祖国追授他金质“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邓爷爷一个忠诚老实、从不骄傲的伟大科学家,作为新时代的初中生,这种努力刻苦的精神就应像种子一样,在我们的心里生根开花,我们难道不应该向他学习吗?面对困难和挫折,勇敢向前,这些不正是助于我们学习和成长的吗?
邓爷爷——一粒我心中的种子,将会指引我的成功!
邓稼先的爱国英雄事迹【篇6】
如水月光倾泻进半遮竹窗,摸索着黑暗,我竟回到了1958。
正对的竹床上铺着洁白的床单,床上躺着身高180,整夜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的34岁男人——邓稼先。
奉命成为“核武器”事业理论部部长,是邓老一生的转折点。天边泛起鱼肚白,伴着清晨的芳草甘露,我跟随邓稼先来到了秘密工作的地方:何其简陋!狭小的仓库竟因只摆放一张缺桌角的旧木桌显得空旷,手摇计算机用弃的废纸成扎成堆地堆砌在砖墙一角,讨论甚是火热。“死的是地方,活的是脑筋”,霎时,泛黄的稿纸便爬满了密密麻麻的公式。
纸笔摩擦,中国一次核武器大气层实验明确进行。戈壁风云变幻,黄沙漫天,难以想象研究核武器的民族英雄竟食不饱,衣物愁。多少个渺无人烟的日夜邓稼先带领三四个初毕业的大学生,绞尽脑汁、争分夺秒。藏在角落的我,无数次看到他们忧心忡忡,我看见工作室里无数次的深夜烛光,我看见无数次受挫后,队友们拥抱打气。无数次的不懈探究、无数次的推倒重来、无数次坚持奉献的日日夜夜,注定了在世界东方升起巨大的蘑菇云。
长期跟随邓稼先生活在戈壁,我厌倦的目光竟喜欢上了突兀绽放的淡紫色马兰花,这也是邓稼先最喜爱的花种,根系强大,在不毛之地绽放生命之花。
远离家人28年,因核辐射患癌晚期,邓老住院363天,进行了三次手术。坐在重症监护室沙发上的我,随着邓老夫人许鹿希女士无声地落泪,在生命濒危的最后一刻邓老依旧心系国防,这个中国人民的“好儿子”,国家的好榜样还为自己未能继续投身国家的发展深感愧疚,为生病感到懊恼,我泪如雨下。病房微弱光线凝固着奄奄一息的身体,死亡终究敌不过灵魂的坚强。
泪水中,我梦惊醒,凝望着邓老喜爱的如水月光,我久久不能平息。致敬祖国英雄邓稼先!他是全国人民的模范,他是无数科研工作者的代表。致敬鞠躬尽瘁的祖国英雄,邓稼先们!是他们扛起了国家命运。
凝望邓老的梦啊,多么清晰,我又嗅到了淡紫色马兰花的清香,这邓老钟爱的马兰花,这根系强大,无需营养,扎根不毛之地,带来希望,绽放生命之花的马兰花,这见证英雄生命的马兰花!
邓稼先的爱国英雄事迹【篇7】
赤心报国,无数爱国人士前仆后继,一百多年前,中国还是一个任人宰割的时代,是邓稼先发明了核武器,带领中国走向成功。
在他的心中,事事都轻,人民最重,他清楚,人民国家是一切,为人民,他奋斗了二十八年。
为了祖国不再任人宰割,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未来二十八年里,他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了世界先进水平。
终于,1964年10月16日,这一天,中国打开了迈向世界的大门。伴随着原子弹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望着滚滚硝烟,他自豪的笑了,这是他用汗水和血液创造出来的,让中国步入正轨。很少有人知道他是谁,默默无闻是他,无私奉献是他,鞠躬尽瘁仍是他。
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他的祖国荣誉,为了中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奋斗了数10年,他常常在最关键的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体现了他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直肠癌不幸去世,邓稼先爷爷,我一定要以您为榜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报效祖国为己任。您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是所有中国人的榜样。您虽然去世了,可是却一定会名垂千古、永垂不朽
请永远铭记着伟大的科学家---邓稼先。